2017-08-17 08:10:35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制造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整体税收的比重超过六成,制造业继续保持第一大税收行业地位。昨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提交常委会审议的今年1-6月预算执行报告指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三大主体税收占税收收入近八成。受全面营改增和收入划分调整等影响,深圳财政收入难以延续此前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财政规模全国第3
深圳市政府昨日向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提请审议了“深圳市2017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的议案”。今年1至6月,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845.7亿元,增长5.2%。从收入结构看,1至6月,深圳税收收入实现1468.2亿元,下降2%,同口径增长5.9%;非税收入实现377.5亿元,增长47 .1%。税收与非税收入结构为79.5:20 .5。
深圳税收收入下降,主要是2016年5月起中央实施全面营改增和收入划分调整两项改革,今年1至4月,深圳仍面临不可比减收影响,当期四大行业结构性减税40 .7亿元,同时向中央净上划税收74 .5亿元,合计减少税收115 .2亿元。若剔除两项改革减收因素,深圳税收收入可比增长8.8%。
从收入级次看,1至6月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含海关关税和代征增值税、消费税)实现4505.3亿元,增长10 .7%。
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从收入增速看,1至6月,深圳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2.3%,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排名在全国36个省级财政中上升到第13位,超过全国地方级(10%)水平,与全省(13.1%)增速基本相当。
从收入质量看,1至6月,深圳税收收入占比79 .5%,税收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从收入规模看,1至6月深圳在全国36个省级财政中排第8位,继续保持经济大省水平的财政收入规模,在全国主要大中城中稳居第3名。
制造业保持第一大税收行业地位
对税收的产业分析中,1至6月,与辖区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正常税收实现3119.3亿元,增长9.8%,同期深圳GDP增长8.8%,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情况总体协调一致。从行业结构看,税收规模前三大行业是制造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合计占整体税收的比重超过六成。
报告指出,制造业继续保持第一大税收行业地位,税收增长4.2%,剔除部分企业产能外迁影响后,可比增长7.5%,增速总体稳定。金融业税收增长14.5%,扭转了上年以来的下降态势,主要受汇算清缴时间提前和会计所得调增等特殊性因素影响。若剔除特殊性因素,税收可比增长1.2%,与资本市场行情基本一致。房地产业税收快速增长45.6%,主要是税收滞后性影响,与上年企业效益相关的两个所得税合计增长超过50%。
另外,1至6月,深圳合计为企业降成本555亿元,全面落实上级减负政策降低成本422.7亿元。
与GDP核算相关的财政八项支出增长超六成
从支出来看,深圳财政支出进度显著加快,支出增速全国第一。从支出规模看,上半年接近2400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规模(2166亿元),增幅高达60.3%,排名全国第一,有力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从支出结构看,九大类民生支出1678.1亿元,增长1.8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0%,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倍、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8倍等。
从支出类型看,金融、商品服务业、科学技术和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持经济发展支出298.1亿元,支出进度为51 .2%;与GDP核算相关的财政八项支出实现1336.2亿元,增长68.8%。
报告焦点
深圳社保基金累计结余4933.6亿元
社保基金预算收入也备受关注。1至6月,深圳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实现706.9亿元,增长41.1%,完成年初预算的48%,收入增长较快。据分析,一是定期存款到期结息较多,上半年利息收入同比增加106.3亿元;二是保险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深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缴费人数增长9%、平均缴费基数提高3%,带动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增加39.5亿元。
1至6月,深圳社会保险基金结余501.6亿元,增长54.2%。截至2017年6月底,深圳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933.6亿元。其中,活期存款189.7亿元,占3.9%,三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98.1亿元,占2%,五年期定期存款4248.5亿元,占86.1%,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400亿元,占8.1%。
三大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近八成
在中央全面营改增结构性减税、增值税收入五五划分调整和非税收入预算转列等政策调整后,深圳财政收入结构持续调整变化。1至6月,深圳税收收入自然下降2%,同口径增长5.9%。分税种看,增值税实现482.8亿元,同口径下降3.7%。企业所得税实现445.1亿元,增长27.5%,主要是减税降费后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带动;个人所得税实现194.4亿元,增长2.3%,主要是上年同期个别重点税源企业集中分红纳税导致基数较高,剔除该因素后可比增长13.5%以上,三大主体税种合计实现1122.3亿元,占税收收入的近八成,主体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GDP9709亿元增长8.8%
为2014年以来上半年最高增速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宏彬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深圳市2017年1- 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1-6月,深圳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709亿元,增长8.8%,是2014年以来上半年最高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9和1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高0.2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深圳上半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其中,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全社会研发投入412.6亿元,增长17.5%,占GDP比重达4.12%;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02007件,增长13 .4%;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936亿元,增长13.9%,高于GDP增速5.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第三产业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高端产业增长较快,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达2499 .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9.5%。金融业保持较快发展,截至6月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 .8万亿元、4.3万亿元,分别增长10 .5%、17.8%。
另外,在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力度加大。九大类民生保障支出16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其中,备受关注的基础教育短板加快补齐,34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幼儿园38所、普惠园55所。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新开工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25万套、供应1.8万套。
增速要达16%以上:
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报告指深圳财政收入难以延续此前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全面营改增和收入划分调整2016年5月起实施,今年1至4月,深圳仍面临不可比减收影响,当期合计减收115 .2亿元,拉低上半年收入增速6 .6个百分点,按财政部统一口径计算,预计拉低全年收入增速约4个百分点。即,若2017年深圳财政收入实现年初预算增长10%的目标,则全年实际可比需增长14%左右。按此测算,下半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需完成1605亿元,增速要达到16%以上。
金融业等税收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更为重要的是,全面营改增还从体制上改变深圳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深圳原营业税规模大、增长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已与中央五五共享。2015年,深圳原营业税(含营改增)实现818亿元,增长3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但改革后的2016年只实现了647亿元,同比下降20%,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大幅下降到20.6%。
从中央地方整体税收划分比例看,全面营改增一年来(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深圳地方税收占辖区整体税收的比重为50%,较2015年大幅下降4.9个百分点,较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初下降24个百分点。
此外,在全国防范金融风险和楼市调控的大背景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后续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都将对深圳财政收入增长产生影响。总体来看,深圳财政收入难以延续此前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下半年支出任务近2200亿元任务艰巨
下半年,财政支出任务仍然艰巨。尽管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显著加快,但从全年看,后续仍然面临较大的支出压力。按市区两级预算安排,下半年全市支出任务近2200亿元,每月支出任务超过360亿元,与上半年实际支出规模基本相当。
同时,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基建资金等受项目进展以及征地拆迁等客观因素影响,支出进度仍不理想,亟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项目组织工作机制,提前建立项目储备,从源头上提高财政支出进度。接下来,市财政部门将继续牵头抓好财政支出工作,同时结合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研究加大财政统筹力度,着力保障支出进度较快的重大民生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10个
净增加年度资金需求7.73亿元,总规模保持456亿元不变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宏彬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的报告。根据今年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建议对2017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进行调整。
上半年计划完成率47 .9%
根据报告,经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7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投资总规模456亿元,其中:市本级公共预算383亿元,国土基金及专项资金73亿元。上半年累计下达年度政府投资计划444 .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97 .6%;累计完成投资218 .4亿元,计划完成率为47 .9%,比去年同期高出8.6个百分点。
结合项目推进和资金拨付情况,本次计划调整坚持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扩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为原则。本次计划调整涉及项目10个,包括B、C类转A类项目和新增A类项目共两大类。其中:5个B、C类转A类项目调增年度计划2.07亿元,5个新增A类项目调增年度计划5.66亿元。上述计划调整净增加年度资金需求7.73亿元。
资金来源包括:一是年度计划预留的“项目调节资金”安排5亿元,二是部分进展相对滞后的A类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净调出2.73亿元。经上述综合调整后,2017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总规模保持456亿元不变。
5项目下半年具备开建条件
报告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一期信息化建设工程、深圳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智汇服务中心工程、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深圳大剧院舞台机械台上设备改造等5个项目审批程序已基本完善,下半年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可由B、C类项目转化为A类项目,拟调增年度计划2.07亿元。
另外,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设备购置、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设备购置、深圳市产业计量基础公共技术平台、深圳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与提升设备购置、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总部大厦回购等5个项目为新增A类项目情况。目前已完善审批手续,拟调增年度计划5.66亿元。
[卖地收入]去年完成1600多亿增幅降低
原特区内各区收入低于新区
昨日上午,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汤暑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深圳2016年度土地出让收支及使用情况。根据报告,2016年全市全口径土地出让收入计划1424.20亿元,扣除转列公共预算资金271.90亿元后,剩余1152 .30亿元列入当年土地出让收支计划,相应安排支出1152.30亿元。
在收入完成情况方面,2016年全市全口径土地出让收入实际完成1607.33亿元,扣除转列公共预算资金226 .90亿元后,当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1380.43亿元(不含区级上年结 余104.80亿元),完成计划的120%。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6年土地出让收支执行方面,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稳定上升,不过2016年的收入增幅有所下降。根据报告,2015年,在土地供应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全市土地出让收入1081.72亿元,较上年增加266.44亿元,增幅33%。2016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全年实现收入1380.43亿元,较上年增加298.71亿元,增幅28%。
分区域来看,各区(新区)收入与土地供应、城市更新改造密切相关。新区土地供应量大,土地出让收入较高;原特区内各区因新增土地供应少,城市更新推进难度大等原因,土地出让收入相对较少。
报告指出,土地出让收入呈现总体上向公共基础设施较差的区(新区)倾斜的特点。为积极落实东进战略,支持东部各区发展,市财政在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上给予制度倾斜,对于新区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扣除政策性刚性支出和土地整备投入后全额返还新区。2015年东部五区土地出让收入68.15亿元,2016年东部五区实现收入182.60亿元,增幅达到168%。
[其余举措]探索设立PPP事务中心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报告指出,下半年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方案,探索设立P P P事务中心,统筹建立PPP项目库,鼓励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轨道交通、污水管网、充电桩、地下管廊等项目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报告还指出,将加快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积极推动特困国有企业实现脱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化选聘等各个关键环节攻坚突破,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为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加大“走出去”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更多投资10亿元以上的高端产业项目,重点抓好英国A R M公司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还将强化产业项目空间保障,严守工业用地红线,防止产业空间房地产化。推动成片式、规模化土地整备,每个区至少整备出一块较大面积的区域,为大项目落地提供优质空间载体。
在民生领域方面,将重点抓好12项重大民生工程实施,办好119件年度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补齐教育事业短板,加快推进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工作,推动高校公共设施开放使用,确保全年新增100所普惠性幼儿园等。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张小玲